▲劉雙全在父母墓前
七十多年前,在魯西北平原上,一桿紅旗迎風飄揚,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應運而生。這支主要由渤海老區翻身農民組成的軍隊,為了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懷揣著“打敗老蔣就回家”的希望和夢想,毅然告別故鄉,鐵血西征,輾轉萬里,挺進新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唯一一支從祖國東部打到西部的部隊。新中國成立了,老蔣打敗了,誰也沒有想到,回家的路卻是那么長,不久,他們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整建制轉隸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2師,投入到屯墾戍邊的偉大事業之中,很多老兵這輩子就再也沒有回過魂牽夢繞、日思夜想的故鄉,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為穩定邊疆、建設邊疆、發展邊疆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建黨百年大慶的特殊日子里,我們要大力謳歌、宣傳、弘揚他們的英雄事跡,將渤海教導旅精神穿越時空,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一、山東老兵的西征傳奇恰似一幅鐵流萬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1944年11月,為了配合抗日戰爭大反攻,中央指示王震將軍率領八路軍第359旅5000余人組成南下支隊,深入華南地區,創建新的抗日根據地,這支部隊沖破敵人重兵的圍追堵截,南下北返,歷時年余,回到延安時兵力已不足兩千。此時內戰爆發,蔣介石集結重兵,對我陜甘寧邊區實施包圍封鎖,敵眾我寡,形勢嚴峻。為保衛黨中央、毛主席,經黨中央同意,王震組建干部大隊,在原第359旅719團團長張仲瀚和政委曾滌率領下,于1946年秋末冬初來到山東渤海老區招兵。當時,渤海老區正值土改運動如火如荼,翻身農民“打老蔣、保家鄉”的熱情十分高漲,經過各級黨政深入動員,魯北大地上很快掀起母送子、妻送郎的參軍熱潮。僅一個多月時間,寧津、陵縣、臨邑、惠民等縣參軍農民就達到5800多人,其中以寧津人數最多。
后來擔任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的寧津籍老兵劉雙全對我說:“那年我17歲,已經結婚,是獨生子,按政策可以不去,父母也舍不得我走。但我是村長兼民兵隊長,又是黨員,村里的年輕人都盯著我,我不帶頭怎么動員別人呢?于是我毅然帶領全村11個基干民兵參加了隊伍?!?/p>
1947年2月25日,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在陽信縣老官王莊成立,張仲瀚為旅長,曾滌為旅政委。隨后,部隊移駐慶云縣繼續擴軍及開展大練兵運動。同年10月,八千山東渤海子弟兵,由慶云縣出發,告別家鄉父老,踏上漫漫西征之路。不久,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改編成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獨立第6旅,后又改編為第1野戰軍第2軍步兵第6師,隸屬王震將軍指揮。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在河北武安部隊交接儀式上慷慨激昂地說:“山東自古出好漢,你們就是當今的山東好漢,今天,我把你們交給王震將軍,由他率領你們到西北去,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從此之后,這支由渤海老區翻身農民組成的新軍,逐漸成長為西北戰場上的一支勁旅,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勛。
縱觀這支鐵軍的戰斗歷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不怕犧牲,作戰最勇猛。1948年11月上旬,彭德懷在西北戰場發起冬季戰役,將敵76軍包圍在浦城縣永豐鎮。經過一天一夜激戰,全殲守敵,創造了我軍1個軍殲敵1個軍的奇跡。永豐戰斗也是獨6旅建軍以來最慘烈的一仗,500多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劉雙全說,一天之內,他們連130多名官兵打得只剩18人,班排長全部犧牲。天蒙蒙亮的時候,部隊撤離戰場,曾滌政委看見路邊有二十多個戰士躺在地上,便大發脾氣:人家都出發了,你們怎么還在睡大覺。走近一看,才發現全是來不及掩埋的烈士遺體,他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此戰德州子弟兵傷亡最為慘重。據統計,渤海教導旅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傷亡過半,有名烈士只有951人,而永豐一戰僅寧津、臨邑兩縣的有名烈士就有83人,占到全旅有名可查烈士總數的近十分之一,更多的則是無名烈士。永豐戰況之慘烈,德州籍官兵作戰之英勇,可見一斑。
第二,顧全大局,最有犧牲的精神。1948年4月,彭德懷親率西野主力長途奔襲,出其不意攻克寶雞,發起著名的“西府戰役”。胡宗南迅速與馬步芳所屬馬家軍組成胡馬聯軍,將西野主力團團包圍,形勢十分嚴峻。5月7日凌晨,張仲瀚率獨6旅在突圍途中,突然與敵重兵在荔鎮遭遇,此時,荔鎮已是西野主力突出重圍的唯一通道,如果被敵占領,西野主力就將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于是張仲瀚主動請戰,率部與數倍于己之敵在荔鎮激戰14個小時,確保了主力部隊安全突圍。這一仗,獨6旅付出沉重代價,第18團團長陳國林等數百名官兵壯烈犧牲。彭德懷回撤途經獨6旅陣地時,下馬脫帽致哀,并動情地對張仲瀚說:“臨陣應變,解危救急,你們6旅是救命恩人?!辈⒅甘荆骸斑@個部隊要多出干部?!迸淼聭岩幌虿黄堁孕?,這次當眾表揚張仲瀚及獨6旅,可以說是破紀錄的例外。
第三,對黨忠誠,革命意志最堅定。獨6旅有位老八路叫栗政通,出身于河北平山縣一個滿門忠烈的革命大家庭中,1938年,年僅14歲的栗政通便參加了八路軍。1946年,他隨同張仲瀚到山東擴軍,擔任第18團1營營長。戰斗間隙,他經常給家人寫信,表達對革命理想的堅定和信仰。在給四叔栗再溫的書信中寫道:“這是我寸心的表白,特請您作為永遠的留念。當兒流盡最后一滴血時,持此信就是我的靈魂,它永遠跟著您前進?!痹诮o妹妹栗政華的書信中寫道:“他是一個熱心的戰士,將自己最寶貴的生命賦予祖國,當我咽下最后一口氣時,就讓這個寸身的靈魂愉快的漂泊吧?!?949年3月,部隊經過他的家鄉,他被批準回家完婚,這是他離家12年第一次回來,面對新婚的甜蜜,家庭的溫馨,他真有點舍不得久違的親情。家里人卻誤認為他有貪圖享樂的想法,于是集體給他開了一次“批斗會”,妹妹說:“中國還沒有全部解放,你怎么能戀家呢。我看你是怕死哩?!崩跽ㄎ剞q解道:“我曾經在戰斗中為了發起一次沖鋒,犧牲過三個司號員,最后還是我沖出去,站在最高處吹響了沖鋒號,我怎么可能怕死呢?”第二天一大早,他執意要回部隊。兩個月后,他犧牲在扶眉戰役之中。栗政通的犧牲,讓家人們感到十分愧疚,總覺得他是因為親人的誤解,在戰場上生著氣,向敵人沖鋒而犧牲的。一年之后,他的侄子出生了,為了紀念親人,栗家便給這個剛出生的男孩取名叫:栗戰書。
叔叔栗政通的英雄事跡對栗戰書產生過巨大影響,他曾滿懷深情地寫下《寸心的表白——緬懷叔父栗政通烈士》。文中寫道:“叔叔犧牲留下的家信,我每看一遍,靈魂就受到一次洗禮。叔叔雖然沒有給親人留下物質財富,但卻用光輝的瞬間為我們留下偉大的永恒——勇士對真理的追求,戰士對幸福的追求,智者對自由的奮爭,以及在這樣的追求、奮斗中所表現出來的堅毅、果敢和忘我獻身的偉大品格?!?/p>
二、山東老兵的愛情故事猶如一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唯美詩篇
新疆和平解放后,為了穩定局面,黨中央向駐疆官兵發出屯墾戍邊的命令。當時駐守新疆部隊近20萬人,平均年齡超過30歲,其中絕大多數沒有成家,因此,不解決戍邊將士的婚姻大事,軍心就不能穩定,更談不上建設和發展新疆。于是經中央軍委批準,從1950年到1955年,王震將軍在湖南、山東等地,陸續招收了五六萬女兵,她們在茫茫戈壁上開荒造田,修渠引水,用勤勞的雙手建起一個又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園,為邊疆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在兵團,每一個山東老兵身上,都深藏著一個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這里,我們專門講一講劉雙全的愛情故事。
全國解放之后,劉雙全所在部隊來到南疆庫爾勒,這時他的父母已經去世,妻子路蓮梅千里尋夫從寧津老家來到大漠,被安排在團婦女隊工作,那些年,她先后生育了4個子女,而劉雙全也被提升為副團長??烧攧㈦p全生活和事業雙豐收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1965年的一天,劉雙全帶著上千職工到幾十里外去挖渠排堿,路蓮梅在家突然一陣頭暈,便仰面倒下,來不及搶救便去世了。那一年,劉雙全不到37歲,中年喪妻,他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該怎么過,陷入極度絕望苦悶之中。
于是,同志們便勸他再成個家,熱心人主動幫他牽線搭橋,一次,團長親自上門找到一個叫段豐英的女干部提親,不料被她一口回絕,吃了一個“閉門羹”。大家以為這事就算過去了,又開始為他尋找新的人選。但是,誰也沒想到平時老實巴交的劉雙全,有一天早晨竟然自己敲開段豐英的家門,半天憋出一句話:“幫幫我吧,這個家要撐起來,孩子太小,需要媽媽……”
毫無思想準備的段豐英頓時陷入兩難境地。
段豐英是山東棲霞人,1952年參軍來到兵團第2師,她積極進步,作風潑辣,先是當排長,后來當連指導員,是21團響當當的婦女干部,退休前擔任兵團老干部局副局長。多少年后提起和劉雙全的姻緣,段豐英依然感慨萬千,她告訴我:
那年我31歲,發生了老劉死老婆那件事。一天早上,天不亮就聽見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老劉。當時他是副團長,分管生產;我是連指導員,管政工,平時工作上從沒來往。那一陣他瘦得不像樣,頭發亂得跟雞窩似的,兩個眼睛大大的,脖子伸得長長的,衣服褲子短短的,屁股上還有兩個大補丁。我問他有什么事?他吭哧半天憋出一句話,請我到他家去幫忙。我一下就懵了。
說心里話,聽到這話我膩歪得很。我長這么大,還從來沒聽說過更沒碰見過這種求婚的男人,連個信也不寫,自己就來了,而且理直氣壯,讓我去他家幫忙。這哪里是找對象?分明是在自由市場上挑選臨時工嘛。
老劉坐了半天開始說他家里的事,講他家祖孫三代都是老實巴交的平民百姓,問我對他有什么意見。我隨口回答:“沒意見”,可又一想:不對呀,我和你沒有任何關系,無緣無故能有什么意見?他聽我沒意見,十分高興,接著開始講他的4個孩子,他說孩子雖然是負擔,可很快就會長大,說來說去歸結為一句話:求你到我家來幫忙。
其實當時我什么也沒聽進去,滿腦子就兩個字:后娘!后娘!這兩個字像大山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從古到今說書唱戲都在貶后娘,因此當后娘我是堅決不干的!我媽那時從老家過來和我做伴,實際上是逼我找對象,知道老劉的來意后,反復叮囑我:“這事可千萬不能答應,咱就是回家種地當老百姓,也不能給人當后娘?!蔽覌尩膽B度,更堅定了我不同意的決心。
誰也想不到,第二天一大早他又來了,而且一連十幾天,天天往我家跑,進了門,就低頭坐在那里,也不說話,弄得你緊張得和沒喘氣似的。
老劉的情況也確實讓人同情。路蓮梅下葬那天,他弄個馬車拉著人往戈壁灘去埋,坐在那兒低著頭不吭氣,4個孩子一邊兩個圍著他哭著,看到這場面的人沒有不掉眼淚的。那時老劉住的平房都是團領導,每到周末,別人家都是說說笑笑,親親熱熱,唯獨老劉孤零零一個人,他心里難受,又不愛說話,便獨自騎著馬,漫無邊際地在野外瞎轉悠,戈壁灘、開都河畔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大女兒雖然才11歲,但很懂事,拿著臉盆蹲在門口給弟弟妹妹洗衣服,下面三個就像小哈巴狗一樣圍在一旁。天黑了,老劉牽著馬回來,遠遠看見幾個孩子還蹲在門口,眼圈立馬就紅了,對大女兒說:“你起來吧,我來洗?!彼贿呄匆贿叺粞蹨I,4個沒娘疼的孩子蹲在一旁哭。別人告訴我這些,我聽著聽著眼淚止不住往下流。慢慢地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心里發生了微妙變化。最后他若沒來,心里便七上八下、胡思亂想別是出了什么事。唉,幫忙就幫忙吧,就當義務給他家當個臨時工。
于是我對我媽說:“他這個情況可怎么過呀,最可憐的是4個沒娘的孩子?!蔽覌屩v:“你可千萬不能心軟,再可憐咱也不能去當后娘?!蔽易笥覟殡y:“要不我這輩子誰也不嫁了,跟著你回山東老家吧,看不見就不心疼了?!蔽覌屢宦犛植辉敢饬耍骸斑@是什么話,哪有老姑娘一輩子不結婚的?!?/p>
最終促使我下決心嫁給老劉,是他家發生的一件事。有天老劉下連隊,晚上不回來。當時團里晚上10點就停電,孩子們害怕,就點了蠟燭,偎在被窩里玩,玩著玩著睡著了,不小心碰翻了蠟燭,把被窩點著了,幾個孩子嚇得又哭又叫,幸好被巡邏的哨兵聽見,撞開門把孩子們救了出來。老劉后來對我說起這件事,我就哭,我媽也跟著哭。我媽善良得很,原本堅決不同意,這會兒對我說:“孩子,男兒有淚不輕彈,他若不是逼到走投無路,絕不會掉眼淚的?!?/p>
從那時起,我媽就同意了我和老劉的婚事。
我和老劉結婚的時候,婚禮很簡單,買了兩包糖果就把喜事辦了。當時我根本沒覺得結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反而覺得像寡婦改嫁一樣,想想自己稀里糊涂成了4個孩子的后娘,心里真不是滋味,覺得這輩子就這樣實在不甘心。
路蓮梅忌日那天,我對老劉說:“今天是孩子親媽的忌日,你帶兩個大孩子去燒燒紙,不要讓孩子認為,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崩蟿淼綁炃?,對孩子講:“還記得去年的今天嗎?你們的親媽突然去世,咱家塌了半邊天?,F在這個媽媽來了,你們才又穿上新衣服,吃上熱乎飯。你們一定要聽新媽媽的話?!焙⒆觽兌伎蘖?,老劉也掉下了眼淚。
劉雙全婚后第二年被提拔為團長,段豐英也懷上了自己的孩子,可謂是雙喜臨門,可就在這個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劉雙全夫妻倆雙雙被打成“走資派”,天天批斗挨整。
有一次造反派批斗段豐英,說她嫁給劉雙全是為了享清福。段豐英不服,說他死了老婆,留下4個孩子沒人管,你怎么不嫁給他去享清福?造反派又說嫁給劉雙全是作風不正派。段豐英一聽就火了,說他沒有老婆,我沒有男人,又不是我第三者插足把他老婆整死的,我們正當戀愛,合法合規,我就是喜歡劉雙全,怎么著吧?你要是死了,還不讓你老婆嫁人啦?段豐英說她結婚一年多,從沒說過喜歡劉雙全,這次被造反派逼急了,公然在批斗會上當著眾人的面聲稱喜歡劉雙全。這下可捅了馬蜂窩,造反派惱羞成怒,開始變著法兒整治段豐英。
那時,她剛生了小兒子,身體虛得很,造反派就讓她和男人們一樣去伐樹,干力氣活。段豐英好強,別人伐一棵,她也伐一棵,一點也不比男爺們少干。有一次,“走資派”們蓋房子,段豐英樓上樓下,跑個不停,和男人們一起干力氣活,正好被劉雙全看見,心里難受極了。
晚上收工回家,劉雙全躺在床上不吃飯,段豐英問他為啥不吃飯?劉雙全沉默片刻說:“我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啥時候解決,誰也不知道。你自從進了老劉家這個門就拉磨,沒跟我沾一點光,享一天福,我心里難受。我看,你帶著小兒子走吧,離開我或許日子會好過些,起碼造反派不會再找你的麻煩了?!倍呜S英說:“你不要把我段豐英看扁了,我是在什么情況下嫁給你的,你最清楚。你若去勞改,我給你看門帶孩子等著你;你若是去要飯,我拿著籃子陪著你。我當初也不是因為你當個芝麻大的副團長才嫁給你,現在你撤職倒霉了,就會嫌棄你,離開你。我不是那種白眼狼,我既然嫁給你,就不會后悔,不會回頭!”
劉雙全聽完這番話,眼睛一閉,眼淚順著耳朵無聲地流下來。他坐起身,眼淚一抹,說:“吃飯,吃飯?!?/p>
劉雙全后來回憶起這段艱難的日子時說:“我們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沒有鴻雁傳書,海誓山盟,只有彼此的真誠坦白,患難與共,相濡以沫,共度時艱?!?/p>
劉雙全和段豐英的愛情故事,是無數個“戈壁母親”和山東老兵婚姻生活的縮影,正是他們以山東人特有的堅韌、忠貞和包容撐起了一個個小家,這才有了大家、國家的繁榮和穩定。
三、山東老兵的思鄉之情宛若一曲大義大愛聽黨指揮的信念之歌
山東是孔孟之鄉,孔子說過:父母在,不遠游。因此,受儒家文化影響,山東人最顧家,最戀家。山東兵又最聽黨的話,他們在忠孝難以兩全之間,在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會毫不猶豫地聽從黨的召喚,黨叫干啥就干啥。當初,他們抱著“打敗老蔣就回家”的念頭離開家鄉,誰也不曾想到,老蔣打敗了,回家的路卻是那樣的遙遠,那樣的漫長,那樣的渺茫,他們西出陽關,屯墾戍邊,許多人這輩子就再也沒有回過山東老家,更不用說為父母養老送終,多少人在心頭留下無數難以彌補的遺憾。
我曾經數次進疆采訪老兵,常常為他們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的執著信念所感動。在南疆沙漠深處一個偏僻的農場里,我見到一位叫戰書和的山東寧津老兵,老人性格內向,不善言談。我問他扎根邊疆一輩子,圖個啥?后悔不?他吭哧半天,說,我也不會講大道理,就唱支歌吧,他唱道: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艱苦哪安家,祖國要我守邊卡,扛起槍桿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發……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他的音色并不美,甚至還唱跑了調,但這歌聲樸實無華地表達了一個山東老兵對黨絕對忠誠的拳拳之心,這可以說是我這一生聽到的最美妙動人的一首歌,至今還時常在耳邊回響。
2017年6月,我在南疆庫爾勒見到年近九旬的山東寧津老兵薛光榮,我問他這一輩子沒有回過老家,難道就不想念家鄉嗎?薛光榮惆悵地說:“怎么能不想家呢,半夜做夢都是故鄉的垂柳、小溪、麥田啊,可我不敢回去。當年我們一起當兵出來36個人,戰場上犧牲了32個,現在只剩下我1個還活著。我們鄰村有個叫侯富貴的,在家是獨生子,打永豐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胸膛,抬下去時,他抓著我的手,說他可能不行了,最牽掛的是他的老母親,如果我能活著回家,一定替他好好照顧老娘。我拼命地點頭,說你放心吧。他抬下去后,就再也沒有消息了,到現在是死是活也沒人知道,這些年我一直在找他,可就是找不到,我欠他一筆賬呀,沒能替戰友盡孝。你說我回到家鄉,如果老少爺們問起我:光榮,為什么當年一起出去36個伙伴,只有你回來了,他們卻沒有回來?我無言以對呀?!焙芏嗬媳桓一丶?,都是出于這種糾結復雜的心情。
2017年8月1日,德州市委舉辦渤海軍區教導旅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薛光榮此時已是癌癥晚期,走路都很吃力,他似乎預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一反常態堅持要回老家看看。當他邁著蹣跚的步子,在女兒攙扶下走進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革命教育基地展廳,迎面看見墻壁上一排排犧牲在西征途中的戰友照片,頓時淚如雨下,從心底深處發出一聲顫抖的呼喚:“老伙計們,我來看你們啦?!痹趫鋈藛T無不為之動容。老人回到新疆第二個月便去世了。臨終時對女兒說,背井離鄉一輩子,做夢也沒想到還能回到家鄉給父母上上墳,磕磕頭,死而無憾了。就是這些樸實、忠厚的山東老兵,深深眷戀著故鄉,卻又無法回到故鄉。因為他們心中有國家,為了大家寧可舍棄小家。這就是山東老兵大義大愛的家國情懷。
我和劉雙全司令員多次見面,數次長談。劉雙全說,他當兵離家后,妻子路蓮梅不久生下一個兒子,這使母親緩解了對兒子的思念,將所有的疼愛都傾注到孫子身上,可不曾想,孫子一周歲時突發急性痢疾不治身亡,母親痛苦萬分,從此精神失常。孩子埋了沒幾天,她又發瘋一樣把孩子的尸體從墳里扒出來,抱回家,不許任何人動。后來為了安慰母親,家里又抱養了一個小男孩,可禍不單行,不久這個孩子也病死了,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終于使母親的精神徹底崩潰。1951年,母親和父親帶著對兒子的無限牽掛,先后離開了人世。當時,劉雙全正在南疆剿匪,對家里的變故一無所知,直到路蓮梅來到新疆后,才對他講述了父母離世的經過。劉雙全悲痛欲絕,深夜徘徊在戈壁荒漠,遙望家鄉,關山萬里,想到此生既以身許革命,便再難忠孝兩全,只能乞望父母雙親九泉之下理解,原諒他這個不孝之子。
七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我奔波于天山南北,尋覓著當年西征如今尚在人世的耄耋老兵,傾聽著他們對歷史足跡的回眸,對久別故鄉的思念,對父母妻兒的愧疚,腦海中就會浮現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畫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去兮不復返”的悲壯,以及“人言落日是天涯、望盡落日不見家”的鄉戀。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忠孝難全”的悲切、糾結和無奈。
一個細雨霏霏的傍晚,我陪同劉雙全回到寧津老家祭奠父母。肅立在父母墳前,老人默默說道:“我從當兵離家,就再也沒有見過二老雙親。兒子這輩子對得起組織,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黨,唯獨對不起你們。自古忠孝難兩全。如果有來世,下輩子做個普通人,還給你們做兒子,把這輩子的虧欠加倍償還?!?/p>
劉雙全要回新疆了,我到高鐵站為他送行。我問老人:葉落歸根,您難道沒考慮百年之后再回家鄉嗎?劉雙全淡然一笑道:“王震將軍生前曾經講過,我們這些老家伙,誰也不能走,就是死了,骨灰也要撒在新疆。他去世后,真的攜帶著張仲瀚旅長的骨灰一同魂歸天山。對于老將軍這道不是命令的命令,我們這些西征老兵執行了半個多世紀,而且一代一代地繼續執行。因為我們懂得什么叫忠誠?!?/p>
列車一聲長鳴,消失在遠方,帶走了劉雙全無盡的鄉愁。我知道,這些日夜思念故鄉的山東西征老兵雖然戀家、想家,最終卻決定以邊疆為家,是因為他們早有約定,生是祖國西部邊陲的衛士,死后忠魂也要在天山再集結成一支渤海鐵軍。這就是我們的山東老兵,他們萬里西征、屯墾戍邊,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和先進事跡,彰顯出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黨性,忠貞不渝的信念,以及大義大愛、無私奉獻、聽黨指揮、永葆信念的渤海教導旅精神,成為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鼓舞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奮勇向前。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家鄉人民永遠銘記山東老兵那段不朽的西征傳奇。
□陳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