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夏津詠桑(椹)
楊志華
黃河浪涌,徙沙滯,千頃桑棘叢生。
蠶織魯縞,連絲路,要津齊晉會盟。
銀花競宋,葉敗實舉,濟庶度饑用。
朱令植叢,援木即可攀行。
試看古鄃今日,碧水繞青城,百業正興。
攜侶德百,挽椹仙,泉暖萬木爭榮。
世遺摘魁,比左柳焦桐,千古留英。
綠蔭蒼生,一枝一葉關情。
注:此詞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應季冉君之邀為“第十二屆中國夏津椹果生態文化節”而作。夏津縣古稱“鄃”,因齊晉會盟之要津而得名。秦漢及以前,黃河數次改道積沙始種桑,桑葉養蠶織縞連接絲綢之路。宋代棉花盛,桑樹“葉”敗而椹果興,庶民百姓食用充饑。清代清官縣令朱國祥號召種桑,桑林“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今日夏津大辦椹果節、攜手德百集團打造椹仙小鎮,做大做強椹果產業,并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力爭打造成像左宗棠的左公柳、焦裕祿的泡桐一樣的千年品牌。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