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王震秀
近年來,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黨建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全力打造智造德州、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充滿潛力,改革開放、充滿活力的“三大高地”,經濟社會保持健康平穩發展的良好勢頭,主要表現為“兩個好于、一個鞏固”,即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好于全市平均水平,疫情防控持續鞏固。2021年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48億元、同比增長20.3%,居全市首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6%,高于全市20.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億元、同比增長28.7%,高于全市2.1個百分點。1至5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08億元、列全市第2位,同比增長21.41%、列全市第3位,稅收占比91.36%、高于全市14.9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1877萬美元,列全市第2位;預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8億元,同比增長13%。疫情防控實現零確診、零感染,鐘南山團隊呼吸系統感染防控產業基地、雙訓基地和聯合研發中心“兩基地一中心”成功落戶。
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政治生態不斷優化。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用最大力度抓最大政績,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與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一是突出政治統領,壓實主體責任。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完善黨工委有關會議議事決策和執行監督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每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都及時組織黨工委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教育引導全區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堅決執行《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抓好黨工委共性、班子成員個性“兩個清單”,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高標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順利完成市委第四巡察組巡察反饋意見整改。二是夯實組織基礎,完善基層治理。實施創建特色黨建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構建“街道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宇黨小組”四級黨組織體系,著力打造與中心城區首位度相匹配的黨建強區。新設置商住小區黨組織56個、實現全覆蓋,優化調整社區50個,招聘社區專職工作者87名,規范提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9個,向鎮街、社區下沉事業編制52個、服務事項116項,93個村(社區)“兩委”換屆全部完成,創新推行黨群服務合議廳,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分別達到88.37%、65.12%、37.21%。三是扎緊制度籠子,從嚴正風肅紀。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財政資金支出審批程序意見、經費財務管理辦法(試行)等系列制度,一體推進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營造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強化招商引資和企業培植“雙輪驅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實施開發區新型工業化建設三年行動,密切對接全省“十強”產業和全市“541”產業體系,壓實產業鏈鏈長制,大力培育高端裝備制造、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2020年省“十強產業”工業領域我區五大產業實現增加值53.22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7.03%、同比增長12.2%,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3個百分點,榮獲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單項獎。一方面,抓好招商“第一戰場”,做大增量。按照“四個一批”要求,發揮專業招商部門、國有企業、企業家“三支隊伍”作用,搭建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京魯數谷、國家北方應急(醫療)救援綜合示范區、應用技術研究院、綠地創新谷“五大載體”,組建總規模10億元的天勤雙招雙引股權投資基金,出臺《關于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意見》。2020年以來,愛逸休閑食品智慧產業園、光學透鏡及3C消費電子類產品規?;a、香港元亨精密制造等28個項目成功簽約,中機寰宇、氫璞創能、宇航派蒙等56個項目開工建設,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規?;a、滬江建筑、英望科技等33個項目建成投產,儲備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示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65個,在2020年下半年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中項目得分居首位。另一方面,抓好企業“第一支撐”,做優存量。創新開展精英企業家賦能培訓班、規上企業大講堂、“一對一”診斷服務等企業賦能三大行動,20家企業入選全市“雙50強”、數量居全市首位,景津環保高性能過濾分離材料、雙匯1萬平方米立體倉庫、威訊封測設備技術升級改造、光明乳業8萬噸灌裝包裝設備升級替換、山東高速與德建集團增資合作等一批技改合作項目加快推進或建成投產,大陸架等4家企業入選省2020年度瞪羚企業,華海石油等6家企業被新認定或復審通過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海亞消防等25家企業在齊魯股交掛牌,2020年納稅過億元、5000萬元、1000萬元企業分別達到7家、14家、58家,同比分別增加3家、6家、24家,形成了“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能級持續提升。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當好德州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主力軍,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變成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一是突出企業這個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破百行動,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8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突破69.1%,均居全市首位。百仕達等5家企業入選省級數字經濟平臺(試點)、占全市六分之五。有研“18英寸硅單晶及部件項目”入選2020年“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二是突出轉化這個重點。放大“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效應,引進中國(德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加快培育醫養新能源等4個產業應用技術研究院,中化集團先進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已完成科技項目申報5項、簽署合作協議9項、籌備落地中試項目7個,山東節能技術研究院等3家單位獲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啟迪之星、中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成功備案國家級眾創空間,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被評為全市唯一的山東省示范數字經濟園區和創業創新示范綜合體。三是突出人才這個關鍵。圍繞“壯大人才總量、提升人才質量、激發人才活力”目標,努力打造區域性人才聚集高地。近年來,累計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300余人,獲批省級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20年國家高端人才引領型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全省僅4家開發區)被科技部、財政部考核評價為優秀等次。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內生動力全面激活。加快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一是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順利完成。實行大部制改革,內設機構由原24個縮減至9個,縮減比例62.5%;剝離社會事務職能201項,承接市級行政權力事項1217項、省級47項。推行全員聘任制,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職數核減26.7%,區直部門人員核減53%,專業招商人員增加32.1%,部門副職平均年齡由46歲降至43歲,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占比增加8個百分點,大學以上學歷增加4個百分點;部門中層平均年齡由42歲降至39歲,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占比增加16個百分點,大學以上學歷增加20個百分點,在2020年11月12日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視頻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二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高舉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鮮明旗幟,開發區產業項目“雙線并行”模擬審批機制被全省推廣,52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完成全市首家項目“標準地”出讓。累計審核通過122家企業優惠政策資金4.44億元。應急轉貸專項資金為8家企業辦理過橋轉貸4.82億元。解決企業建設手續歷史遺留問題28個。29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辦理”,9個行業實現“一件事一鏈辦”,頒出全市新業態執照、社區辦照、承接省級下放行政事項3張“首證”。三是國企改革初見成效。大力推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模式,實施開發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2020—2022年),新組建德州園區開發投資公司,改組德州市開融投資發展公司,重組高創科技發展集團,充分發揮國企推動高質量發展“半邊天”作用。比如,依托園區開發公司實施的國家北方應急(醫療)救援綜合示范區項目是全國唯一被國家批復的應急(醫療)救援綜合示范區和山東省重點項目,國家發改委批復專項債券額度52億元、已到位8.02億元。
堅守人民情懷,發展成果共建共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群眾關心的事、身邊的事,讓民生更有溫度、更有質感。一是大力開展城市更新行動。推動投資120億元的11個棚改項目提質提速提效,建設232棟高層住宅、23160套安置住房、面積360萬平方米,安置47個村、1.2萬戶、4.2萬人,力爭2022年底前全部上樓,提前3年完成城市規劃區內城中村搬遷改造任務。對城市規劃區外的19個村啟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統籌謀劃3處企業老舊宿舍及周邊棚戶區改造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域城市化。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五年計劃”,涉及老舊小區17個,改造樓宇223幢,建筑面積75.3萬平方米。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為契機,大力推動環境衛生等八大專項整治,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二是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圍繞提升教育質量,近年來累計投入17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2所,德開小學東城分校開工建設;深入推進校長職級制、教師績效工資等教育改革,與全國重點中學北京八中共建崇德中學;實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護眼和夏季降溫工程,讓開發區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圍繞補齊醫療短板,籌劃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強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十三局醫院的交流協作,努力構建街道社區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三是加強創新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減河濕地公園通過國家級濕地公園驗收。深入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020年信訪積案全部清零,“智慧”安防小區建設、社區治理警務共同體創建穩步推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起步沖刺、開局決戰,努力實現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科技創新、深化改革開放、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筑牢安全發展底線等五個新突破,在打造“三大高地”新征程上不負韶華、勇毅前行,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