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魯劉厚琴
葫蘆圖像藝術起始于我國傳統的母體崇拜與生育信仰、生產生活、宗教文化、吉祥意識。早在遠古時代,生產力的低下與自然災難的頻發給人們帶來恐懼,從而讓其內心逐漸產生一種祈禱幸福平安的愿望,因而一些代表性的圖案就成為人們對吉祥的期盼,葫蘆圖像就是其中之一。
葫蘆讀音似“福祿”,它和人們對幸福的追求緊密關聯,它表達的意義十分明晰,它所傳承的意義和人們對它的理解與遐想形成了無言的文化傳統,構成了跨越古今的審美超越。
葫蘆實用的源遠流長
中華先民認識葫蘆,首先是從食用和器用的角度開始的。葫蘆是原始采集與農業民族的重要作物,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可食用、藥用,曬干后經剖切制作,可做各種形態的容器、漁網的浮子以及泅水的工具等?!对娊洝め亠L·七月》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奔雌咴鲁阅酆J,八月摘下老葫蘆做容器。
葫蘆作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葫蘆開口做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使用,最常見的是用來裝水或裝酒的水壺或酒壺,也可用來舀水、淘米、舀面、盛東西等?!墩撜Z》中孔子形容顏回簡樸的生活時說“一簞食,一瓢飲”,側面反映了那時人們就是以葫蘆做為容器的。古代葫蘆還被用來盛藥,它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為它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人,容易保持藥物的干燥,不致損壞變質??梢韵胂笤谔掌魃袑儆谏莩奁返臅r代,葫蘆的裝儲功能是多么的可貴。
除了做食物做容器,葫蘆還曾被當作浮具,做成葫蘆船,又稱“腰舟”,過江越海。葫蘆作為渡水工具,在我國古代文獻里可以找到佐證,如《莊子·逍遙游》云:“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撙,而浮乎江湖?!贬屛脑唬骸斑と缇破?,縛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p>
葫蘆為人們崇拜的神物
母體崇拜是早期葫蘆圖像藝術的核心。在中華大家庭里,許多民族的先民都曾崇拜過象征母體的葫蘆。時至今日,在漢、彝、怒、白、哈尼、納西等眾多民族神話中,都有關于葫蘆的傳說。文獻和神話示例中,可以看到直接與母體有關的是:人類經歷了洪災之后出自葫蘆。盡管這些傳說的情節不盡相同,但幾乎都說葫蘆是各族的共同母體。把母體與葫蘆等同起來,是因為葫蘆不僅以它的渾圓形似孕育胎兒的母體,且以其子粒多象征人類的繁衍。
《詩經·大雅·綿》云:“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边@個“瓜瓞”就是葫蘆。
遠古人類以葫蘆象征母體,主要表現了他們對葫蘆的羨慕與崇拜。
葫蘆還與宗教產生了關聯。道教產生之后,長壽、長生成為最迷人的魅力。人們普遍認為這與食物有關,也與藥有關,于是有了仙丹、靈藥。千錘百煉的自然是寶貴的、精致的、少量的,于是神仙的腰上都出現了隱喻,這就是一個細腰葫蘆。這樣,葫蘆就與仙家有了直接聯系,也和祛除病痛、邪祟產生了聯系。
葫蘆進入審美和文學領域
首先,葫蘆進入了審美的領域。葫蘆那堅硬而光潔的外皮,流線型的曲線造型,都給人一種審美的快感。后世的葫蘆形造型越來越豐富,如葫蘆形瓷器以及其他各種材質的葫蘆形物件等都具有高度的審美意蘊。
其次,葫蘆進入了文學領域。膾炙人口的八仙過海的傳說,把葫蘆的實用功能夸大起來、詩意地表達出來,葫蘆由《莊子》中拴在腰間的增加浮力的輔助渡河物,變成了載人跨過驚濤駭浪的寶舟;在八位神仙中,就有一位要借助于葫蘆,葫蘆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八分天下有其一,著名傳說對于葫蘆的褒獎正是實用基礎上的飛揚和飄逸。傳統小說尤其明清小說中有關葫蘆的描述越來越豐富,如《西游記》中的紫金紅葫蘆具有神奇的魔力,當紫金紅葫蘆的主人叫喚一個人的姓名時,如果這個人答應了,此人就會被吸入到葫蘆中。這紫金紅葫蘆不是人間凡物,它是太上老君盛丹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