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雙過半”打出“組合拳”——新華街道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方志勇王美林趙雪
今年以來,新華街道在德城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2021年工作動員大會會議精神,按照“抓經濟、促民生、保穩定、強黨建”的工作思路,圍繞“七大攻堅戰”集中發力,深謀力作,狠抓落實,錨定“高質量發展、加速度趕超”主攻方向不斷邁出鏗鏘步伐。
強化產業轉型,經濟發展呈現新勢頭。一是抓財政稅收,穩基本保障。今年以來,新華街道持續開展“清欠堵漏”行動,加快閑置土地歸攏整合出讓,加強樓宇經濟稅收監控,從拔高畝均稅收、積極培植新稅源和促進應收盡收方面協同發力,稅收呈現穩中有進增長態勢。截至5月底,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5億元。二是抓項目建設,穩有效投入。將轄區10個區級重點項目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項目建設開啟提檔加速模式。雙一復合材料應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中冠科技創新孵化基地項目、跨境電商產業園項目進展順利,德州市肛腸醫院新院項目拆遷工作基本完成,碧桂園玖錦臺等6個房地產項目施工進度再提速。1至5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9.9億元。三是抓結構調整,穩發展后勁。堅持科學布局、統籌推進,提升雙一、鑫華潤為標桿的工業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提檔升級;促進力維機械、方元鋼棉為代表的精細化制造業抱團取暖,實現“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助力萬達、陽光新天地、新街口文化園克服疫情影響,不斷擴大規模,實現新突破。1至4月份新華街道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總值實現81126.5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31%,提高14797.26萬元。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利潤129.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5.83%,提高489.8萬元。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鄉環境呈現新面貌。新華街道堅持規劃引領,加快推動發展定位由工貿型到綜合服務型轉變,按照北部老城區、南部生態宜居區、東部鄉村振興區、西部綜合發展區四個區塊定位,精準施策,堅決打好城市更新攻堅戰。加快城中村、僵尸企業等地塊拆遷出讓進度,有序推進神馬物貿、煙廠、恒興北、萬源、陶瓷東地塊共500畝土地征收出讓,騰挪發展空間。加快推進池口、雙河、魏莊等安置區征收、建設、選房、分房進度,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工作,嚴格落實區委“四個一”工作機制,加大整治力度。截至目前,“街長制”標識牌實現36條道路全覆蓋,常態化開展街巷巡查工作,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強化集體增收,鄉村振興打開新局面,釋放利好政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產業振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百花齊放,新園社區大劉村新建農業高科技示范園,突出“都市型”農業優勢,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項目年增收100萬元,年集體經濟收入達2700萬元。雙河社區和七西村通過開辦市場、土地出租等形式,助力年集體經濟收入均達百萬元以上。全面加速生態振興。持續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對村級道路兩側、河堤、溝渠周圍等重點區域進行整治提升。9個農村社區實現文明一條街全覆蓋,新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文明行動墻繪1100平方米,“美麗庭院”增量擴面,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加快推動文化振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用活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近年來開展紅色電影下鄉、家長課堂、黨史微課堂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30余場。深化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創建,努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目前市級以上文明村覆蓋率達100%,省級文明村7個,“美麗庭院”達標率達55%。
強化成果共享,民生福祉躍上新臺階,緊緊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清單化、項目化推進各項民生工程。一是完善教育資源。形成“4所初中、10所小學、4所公辦幼兒園”的基礎教育格局,打造多個“十分鐘教育圈”。爭取多名名師到明誠學校、實驗小學春暉校區、池口幼兒園任教,新華中心幼兒園竣工驗收,預計9月份投入使用。二是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五化”標準要求,加速實施舊101省道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特色南出口城市名片。三是健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將落腳點放在提升醫療水平和擴大惠及群眾面上,建成以兆興醫院、福樂多智慧康養中心、活力嘉源康養中心為主體的興河灣醫養中心,為老人提供菜單式、定制式養老服務,打造高端醫養結合城市綜合體,為實現“老有所養”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更為轄區經濟轉型再添新增長點。四是強化兜底保障。探索實施防返貧長效機制,保障20戶脫貧戶獲得長期穩定收入,不斷增強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成果。扎實做好養老保險擴面工作,推進雙擁優撫、社會救助等工作,筑牢兜底保障網。
強化安全穩定,社會治理翻開新篇章。抓實安全生產。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加大風險排查整治力度,繪制轄區安全生產形勢地圖,建立詳實安全大數據體系,持續開展隱患督查整改。抓牢環保治理。嚴格落實上級各項環境保護政策,抓好揚塵治理、秸稈焚燒工作,持續開展企業環保日常巡查,切實筑牢環保防線。
強化從嚴治黨,基層黨建書寫新答卷。高標準完成兩委換屆。緊盯“一肩挑”“35歲以下年輕干部配備”等關鍵指標,17個社區全部順利實現“一肩挑”,實現學歷年齡“一升一降”。激發基層黨建活力。以萬達、新街口為依托,高標準打造樓宇商圈黨群服務中心,擴大新興領域黨建有效覆蓋面。積極探索構建“區域黨建聯合體”。充分發揮新園社區“頭雁引領”作用,依托社區農業高科技園項目,通過強村引領帶動、資源整合共享、產業眾籌發展、治理聯動共抓,有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監督執紀。將督導貫穿疫情防控、換屆選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等重點工作始終,開展一線督導160余次。建立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直通車”機制,上報問題線索8條。開展以案明紀警示教育活動13次,開展節前、日常提醒談話207人次,為干事創業營造風清氣正氛圍。
重任千鈞鑄就鐵臂擔當,征程萬里揮灑錚錚豪邁。下一步,新華街道將堅決響應區委、區政府“提高執行力,奮進‘十四五’,建設新德城”的號召,以更強的執行力,更硬的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為推進全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新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