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晚,來自樂陵社會各界的百余位黨員及市民觀眾齊聚樂陵市文化娛樂中心。伴隨著說書人驚堂木的用力一拍,由德州市政協文史委創作的話劇《富平鎮》首次公演正式拉開帷幕。
據了解,該劇根據冀魯邊抗戰的革命史實改編,運用情景劇表演、評書等形式,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位于冀東南、魯西北交界、鬲津河畔的富平鎮,張春望、王云霞、李克己、崔蘭花、周啟源等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下,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動人故事。
觀眾:被劇情所震撼,觀劇中幾度落淚
首演現場,一幕幕紅色故事震撼上演,演員們憑借著精湛的演技為現場的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場下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攝留念。
“《富平鎮》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從沒想過居然能在家門口欣賞到這樣高端的話劇演出?!睆脑拕∧粏⒌侥宦?,市民趙先生的雙眼始終沒有離開過舞臺,演員們演繹的劇情深深地吸引著他?!斑@部話劇創新了黨史學習的形式,豐富了黨史學習的內容,更好地引領廣大黨員群眾去追憶英烈先輩的光輝事跡,傳承紅色基因?!壁w先生說。
演出現場,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趕來,很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看話劇,他們被劇中演員們生動的表演所感染,完全沉浸在劇情之中?!皠偛藕⒆釉谟^劇的過程中幾度落下眼淚。這部話劇不論是在劇情設定上,還是演員的表演上,都讓我覺得十分專業?!奔议L王女士告訴記者,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學習應當拓寬渠道,以類似于本場話劇的形式來進行呈現,再結合書本知識,才能夠讓未成年人對紅色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去進一步主動研究與學習。
編?。簞撟髦凡灰?,因家鄉情而堅持
在本次公演前夕,記者在彩排現場采訪了話劇的編劇楊志剛。
“劇中每個角色都有其所對應的人物原型,我們根據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史實記載,通過藝術手段,將人們心目當中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和抗戰故事,集中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富平鎮來表現,通過不同抗戰階段,各色人等的不同表現,從人性的角度深入挖掘,盡最大的可能突出戲劇張力,刻畫人物,使其更加真實生動?!睏钪緞傇诮涣髦懈嬖V記者,雖然他對樂陵乃至冀魯邊區的革命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為了讓劇本有更確鑿的史實依托,在創作過程中再次搜集大量歷史資料,深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參觀學習,不斷向德州黨史研究專家請教,反復采訪冀魯邊區抗戰老戰士和革命后代,并與省內黨史、文學等方面的專家進行探討。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時,德州市政協出版了《風雨家國四十年》一書,作為該書編輯出版工作的全程參與者,在整理撰寫了近18萬字的《四十年來家國——德州抗戰編年紀事》后,我便有了通過話劇等藝術形式再現冀魯邊波瀾壯闊的抗戰史想法。這部話劇可以說是德州市政協文史委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德州市政協向建黨一百年華誕的獻禮之作?!睏钪緞傋鳛橥辽灵L的樂陵人,這也讓他對樂陵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次話劇劇本的創作在6個月的時間里,經歷了30余次的修改。在這漫長的創作過程中,正是這濃濃的家鄉情懷,成為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導演:“業余”組合上陣,觀眾滿意最重要
“劇本整理完成后,我們組織了40多名演員,利用兩個月的時間排練,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將它呈現在觀眾面前?!痹凇陡黄芥偂肥籽萁Y束后,本部話劇的導演,樂陵市文化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崔玉東對記者介紹說。
能夠成為這部話劇的導演讓崔玉東感覺十分榮幸。作為一名“業余”導演,知識的欠缺成為了他要面對的一大難題?!耙婚_始接到這個戲時,我連話劇最基本的燈、服、道、效、化都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演員的調度和劇本的調整,眾多難題蜂擁而至?!泵鎸@難得的機會,“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成為了崔玉東的日常,在近兩個月的排練中,他幾乎每晚睡前思考的都是如何排好這部話劇。
“一部劇的好壞,最終的評委和定性者一定是觀眾。最重要的是普通的觀眾對于這部劇的評價?!痹诖抻駯|眼中,觀眾就是這部話劇的評委,觀眾的期待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在整部劇的編排過程中,演員們那種敬業的精神帶給崔玉東的感觸頗深?!斑@部劇的演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縣文化館的領導和職工,也有企業的老板,更有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大家都有著各自需要忙碌的事情,單是時間的安排就成為了一大難題?!贝抻駯|說。在他看來,演員們始終是在憑借著“情懷”二字在進行演出?!扒拜厒優榱丝箲鹱龀隽司薮蟮臓奚?,如今的我們享受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作為文化工作者,讓這一段段英雄的事跡流傳下去,這便是我們大家的情懷?!贝抻駯|告訴記者,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還將對這部話劇繼續進行研究,爭取能夠將更加優異的效果展現在觀眾面前。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祜昊 攝影報道